提供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水听器、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
等管线管网测漏、结构健康监测项目一站式解决方案
全国服务热线 0571-86043582
经典产品
了解查看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水听器,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杭州迈煌科技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相关报价,丰富解决方案。
欢迎拨打全国咨询热线:
0571-86043582
公司秉承着“诚信为立足之本;创新为生存之源;服务为永恒主题”的原则,继续发扬“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将为中国智慧水务事业的发展和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献出我们微薄的力量!
内蒙古:“塞外粮仓”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
时间:2025-07-21   发布:杭州迈煌科技   阅读:12

       河套灌区北倚阴山山脉的狼山,南临黄河“几字弯”,西抵乌兰布和沙漠,东接包头。河套灌区是我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河套灌区开发建设历史悠久。秦统一后迁徙中原农户至北假屯垦,开创“因河为塞”的治理模式。

河套灌区示意图.jpg

1952年10月,毛主席视察黄河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1955年7月,DI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报告》,其中列有兴建河套灌区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和开挖总干渠的大型建设项目。

1957年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院拿出了《黄河流域内蒙古灌区规划报告》总体规划方案,选定内蒙古灌区开发一首制引水方案,在三盛公筑坝引水。同年10月,水利部正式批准兴建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

1958年11月,总干渠土方工程陆续开挖,1962年始与三湖河干渠接通。

1958年—1976年,河套灌区陆续开挖了十二条干沟,修建了红圪卜、乌拉壕、乌毛计三座扬水站。

1959年6月,三盛公水利枢纽破土动工,1961年5月完成。

1985年,实施灌排配套工程,到1997年全部实施完毕。

2000年2月,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经水利部审查并获得正式批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建设全国“数字孪生”灌区先行试点,开发智能调度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整合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精准调控能力。

2023年“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盟市间水权转让二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45亿元,衬砌渠道237.366公里,更新改造桥、涵、闸等各类建筑物618座。估算投资211亿元的“十五五”“十六五”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规划已通过技术评审。

2024年,灌区共争取到投资14亿元,其中“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投资2.86亿元,已完成投资1.224亿元。

2025年5月14日,《内蒙古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批复,标志着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正式获得自治区批准立项,即将开工建设。

《内蒙古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批复.jpg

       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以“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为目标,涵盖输配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物更新改造、信息化工程及标准化管理五大板块。输配水工程将衬砌渠道177条,总长度达1562公里,同步整治总干渠渠堤88.9公里;排水工程则治理沟道塌坡11条,总长度509公里,形成“灌排一体”的生态水系。建筑物更新改造方面,配套渠、沟道建筑物7180座,包括6972座渠道建筑物和208座沟道建筑物,实现从水源到田间的全链条设施升级。

       信息化工程是此次改造的核心亮点。项目将构建立体感知体系,部署3190套量测水监测、渠网水位监测设备及视频监控系统,并建设369处闸门及泵站自动控制点,形成“天空地水”一体化监测网络。同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搭建灌区管理平台,实现水资源调度、工程运维、灾害预警的智能化决策。标准化管理则聚焦设施升级,修缮管理房8005平方米、改造危房4430平方米,并设置公里桩、警示牌等安全标识,构建“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

河套灌区数字孪生应用平台.jpg

       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已纳入国家“两重”建设任务之中,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2025年及“十五五”期间国家“两重”建设标志性工程之一。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建设范围为河套灌区全域,建设期限为2025年—2028年,项目总投资103亿元。

       河套灌区第5次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实施好这项工程,对于河套灌区加强水利工程基础建设,深化灌区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灌区管理运行机制,促进灌区向“节水型灌区”“生态型灌区”“智慧型灌区”“民生型灌区”迈进,实现现代化灌区建设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随着2025年“两重”建设8000亿元资金清单全部下达,河套灌区现代化改造正从规划蓝图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一工程不仅将重塑“塞上江南”“风吹草低见牛羊”“八百里河套米粮川”的水利格局,更为全国大型灌区现代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河套样本”。在河套灌区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红色基因与绿色梦想交织,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碰撞,站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坐标上,河套灌区正以“绿”为笔,续写着新时代的“河套传奇”。

下一篇:“世界屋脊”工程_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