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水听器、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
等管线管网测漏、结构健康监测项目一站式解决方案
全国服务热线 0571-86043582
经典产品
了解查看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水听器,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杭州迈煌科技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相关报价,丰富解决方案。
欢迎拨打全国咨询热线:
0571-86043582
公司秉承着“诚信为立足之本;创新为生存之源;服务为永恒主题”的原则,继续发扬“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将为中国智慧水务事业的发展和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献出我们微薄的力量!
新疆水利七十年治水谱华章,绘就兴疆新画卷
时间:2025-09-09   发布:杭州迈煌科技   阅读:50

       新疆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然而年降水量却不足200毫米,是名副其实的干旱区。与此同时,这片土地又被称为"中国的水塔",拥有众多河流和冰川资源。一场关于水的革命正在重塑这片土地的命运,当塔里木河下游30年断流的河道重现碧波,当数字孪生技术让每滴水实现"智慧旅行",当"沙漠渔场"在昌吉市创造十倍产量奇迹,新疆水利以系统性创新实现了从"治水保命"到"兴水赋能"的历史跨越。这场融合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水利变革,不仅筑牢了南疆发展的生态基底,更为全球干旱区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一、水资源管理,从“多头管理”到“统一高效”

       新疆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3%左右。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长期受制于水资源管理各自为政的管理困局。为改变这一局面,2023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顶层设计上强化全疆水资源集中统一管理,以水资源集中统一管理为保障,统筹做好“节水、蓄水、调水、增水”4篇文章。印发实施《关于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新时代新疆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疆水发展与水安全战略规划》《新疆水网建设规划》,系统构建治水政策规划体系。

       他们高规格成立自治区党委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成为全国DI一个在省级党委层面专门成立的水资源议事协调机构。

       此后,新疆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流域管理体制改革,14个地(州、市)、40%的县(市、区)党委相继成立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从根子上打破分割、多头管理格局。

       2024年,新疆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56家水利涉改单位统一挂牌履职。在南疆完善塔里木河流域“九源一干”管理机制,在北疆建立“六河一湖”水资源管理机制。

新疆自治区水利厅系统举行涉改单位集中揭牌仪式。图自治区水利厅提供.jpg

新疆自治区水利厅系统举行涉改单位集中揭牌仪式。

二、兴修水利,从“靠天吃饭”到“渠通田头”

       经过70年超3000亿元投资建设,新疆基础水利设施建成671座水库、12.54万公里干支斗渠、逾8000公里堤防护岸,灌溉面积达9917万亩,发挥出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明确了一批重大、骨干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2022年—2024年新疆水利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900亿元,年均投资增量超50亿元、增速超16%。

       2022年,精河县大河沿子中型灌区纳入水利部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当地续建了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新建输水主管道及分干管,覆盖镇18个村队和阿合其农场7个村队,把明渠变成地下管道输水。

       2024年春灌期间,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管理中心动态优化供水方案,比计划多供水1.47亿立方米,做到应灌尽灌、应保尽保,为和田地区粮食单产突破500公斤大关提供关键支撑。

       这些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效益。被誉为“新疆三峡”的阿尔塔什水利枢纽,锁了千年水患,年发电量够220万户用一年。大石峡水利枢纽坝高247米,直接破了世界纪录,建成后每年可生产超过18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

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佳谊 摄.jpg

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

三、农村饮水,从“涝坝水”到“放心水”

       1980年,新疆还有236万人喝涝坝水。如今,新疆农村饮水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投入342亿元,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310处,农村供水管道16.95万公里。解决了125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新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再也不用喝又苦又咸的水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村民帕夏古丽·买买提拧开水龙头,接满一壶清冽的自来水,“现在的水又甜又干净,孩子们再也不闹肚子了。我家还开了农家乐,去年光卖烤鱼就赚了5万多块钱。”广东地质援疆团队还帮助阿勒泰市破解饮水难题,让22万边疆群众喝上了“放心水”。

四、生态修复,从“沙漠合拢”到“水清岸绿”

       塔里木河作为中国zui长内陆河,流域内分布近1700万亩天然胡杨林,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生态屏障。然而,由于气候变迁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塔河下游自20世纪70年代起断流近30年。

       2000年起,塔里木河开始实施向下游生态输水,持续修复下游绿色走廊。党的十八大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已累计下泄生态水103.5亿立方米。

    “河水回来了,胡杨林绿了,野生动物也多了,”若羌县牧民阿依努尔·吐逊在塔里木河下游放牧时说,“以前这里都是干河床,现在水来了,草也长出来了。”

       昌吉州累计投入7.2亿元,打造7条示范幸福河湖。通过实施湿地修复、水系连通及植被补种等生态工程,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如今水波荡漾、草木葱茏、水鸟翩跹,成为野生动植物的乐园。

       2016年开始,阿克苏通过水网连通、水系清淤、管网截污、水生态修复,将这里改造成湿地公园。相互贯通的水网,增强了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水体自净能力得以提升。阿克苏多浪河国家湿地公园看到,白鹭、苍鹭、鸬鹚在树枝上休息,花脸鸭在湖面游弋,不时潜入水中,从水面其他处又浮出水面。

      近年来,新疆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加强生态修复,坚持推进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河湖生态用水保障工作,绘就一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

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内,一对大天鹅正在“遛娃”。中新社记者 李梦 摄.jpg

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内,一对大天鹅正在“遛娃”。

五、科技创新,智能赋能现代水利发展

       新疆水利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年8月30日,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迎来关键施工节点突破,三期面板混凝土提前9个月浇筑完成。为攻克施工难题,项目团队联合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

       他们在三期面板浇筑中创新引入分布式光纤智能温度监测系统,将传统点状测温模式升级为全断面连续监测,实现对混凝土温度场的实时感知与异常预警。

       昌吉州在塘坝建设中采用新型水泥毯防渗技术,能把工程造价降低50%,施工周期缩短一半,坝体抗冲刷能力提升1倍。材料能像布料一样裁剪,复杂山地也能贴实,为塘坝建设提供了“科技样本”。

       在乌鲁瓦提水利枢纽信息化大厅内的“数字孪生乌鲁瓦提平台”,3D显示的数字虚拟大坝完全“复刻”了数公里外的实体大坝。数字孪生系统如同给工程装上了‘智慧大脑’,根据上游河流感知来水数据,在孪生平台进行防洪调度模拟,可以更直观地优化调度方案,用智能化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到2024年底,新疆已完成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共172处,全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7年的0.46提高到2024年的0.577,全国排名靠前。

俯瞰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自治区水利厅供图.jpg

俯瞰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

六、总结

       如今的新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9%——从“靠天吃饭”到“水润万家”,新疆人用70年证明,干旱区的水,也能甜到心里。

       大石峡水利枢纽三期面板提前9个月完工;阿尔塔什水利枢纽锁定千年水患;塔里木河下游重泛清波;三屯河数字孪生灌区实现从源头到田间的精准测控,综合灌溉定额下降14%;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的3D虚拟大坝,通过实时感知设备预判水库蓄水量,调度效率提升40%。“西部粮仓”和“大漠海鲜”的背后,是水利工程的强力支撑。

       新疆水利的未来,还会写出更带劲的“水文章”,尽情期待……

PS: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下一篇:“多源互补、区域联动”-浙东水资源配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