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定位与目标
黄茅峡水库是国家“两重”建设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大湾镇下游6公里处的连江干流上,工程等别为Ⅱ等大(2)型,总库容5.62亿立方米,工程主要由泄水闸、电站厂房、船闸、鱼道和两岸连接坝等组成。以防洪为核心功能,兼顾航运、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旨在完善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减轻广州、佛山等大湾区城市及清远市防洪压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防洪韧性,改善连江通航条件和下游灌溉条件。
黄茅峡水库位置图
二、基本参数
●总库容:5.62亿立方米
●防洪库容:5.47亿立方米
●正常蓄水位:45米
●工程等别:Ⅱ等大(2)型
●估算总投资:135亿元
●施工工期:约5年(计划2029年建成投用)。
黄茅峡水库效果图
三、核心功能与效益
1、防洪减灾
●削减北江干流石角站洪峰流量1000-1600立方米/秒,将连江中下游大湾、连江口镇防洪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浛洸、西牛等镇提升至20年一遇,减少飞来峡库区临时滞洪区启用几率。
●应对北江流域极端洪水威胁,如2022年“龙舟水”和2024年特大洪水,补齐连江流域缺乏控制性工程的短板。
2、航运提升
●同步建设Ⅳ级航道体系,将500吨级船舶通航能力延伸至连江腹地,改善水运物流效率,促进区域经济交流。
3、能源与农业支持
●装机容量50兆瓦,预计年均输出1.55亿千瓦时绿色电能,优化区域能源结构。
●为连江英德大型灌区提供12万亩灌溉水源,保障农业用水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四、创新举措
1、生态保护技术
●采用抬田技术,减少征地1.24万亩,节约成本约50亿元,推动耕地规模化经营。
●建立“永久搬迁+临时补偿”双重机制,对20年一遇洪水淹没区实施搬迁,并建立临时避洪体系。
黄茅峡水库移民安置区示意图
2、融资与管理模式
●作为水利基础设施REITs试点,通过公募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拓宽融资渠道。
●由省属国企粤海集团统筹投资、建设、运营,未来实现飞来峡、乐昌峡、黄茅峡三大枢纽联调联控,提升管理效率。
五、建设进展
●2025年2月: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广东省发改委批复。
●2025年7月22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省委书记黄坤明宣布启动。
●2025年底前:主体工程启动实质性建设,计划2029年建成投用。
●当前进展:施工准备工程环评通过,临时用地复垦、生态保护红线论证等审批完成。
六、区域发展影响
●民生保障:改善大湾镇人居环境,建设绿美人居示范点,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区域协同:与北江流域其他工程联动,构建“水安全+水经济”协同发展模式,支撑“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总结
黄茅峡水库是粤港澳大湾区防洪安全的关键工程,通过技术创新与综合效益统筹,不仅强化了流域防洪能力,还推动了清洁能源、航运物流及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