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两会期间提到水利部实施“人工智能+水利”行动,DeepSeek通过开源和低成本部署降低AI门槛。关于李国英部长在2025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的讲话,其中提到完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等。
首先,李国英部长在讲话中强调数字孪生水利体系的完善,人工智能+水利行动,水利新质生产力,以及提升四个能力: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这些都是智慧水务和水利发展的重点方向。具体如下:
一、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
智能感知设备与数据采集:布局高精度水文监测传感器、遥感设备、物联网终端等,支撑流域全要素动态感知。
建模与仿真技术:开发水利数字孜生建模工具、多维多时空尺度仿真平台,助力防洪调度、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场景决策。
跨部门数据融合:构建水利数据中台,整合气象、地质、生态等多源数据,推动跨领域协同治理。
二、人工智能+水利深度融合
行业大模型定制:针对洪水预测、旱情评估、工程调度等场景,研发垂直领域AI模型,提升灾害预警精准度。
低成本部署解决方案:提供轻量化AI算法、边缘计算设备及开源工具链,降低中小型水利单位技术应用门槛。
智能运维服务:开发水利工程设备智能诊断系统,实现故障预测与自动化维护。
三、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
洪水智能预警系统:集成实时雨情、水情数据分析,构建流域级动态风险预警平台。
工程调度优化:参与水库群联合调度、蓄滞洪区智能管控等系统开发,提升防洪减灾效率。
抗旱应急响应技术:研发旱情监测与水源调配一体化平台,支撑跨区域水资源应急调度。
四、水资源集约化与生态治理
智慧节水技术:开发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场景的智能计量与优化控制系统,助力节水型社会建设。
管网漏损监测:布局城乡供水管网智能监测设备,结合AI算法实现漏损定位与修复。
水生态保护系统:参与河湖生态流量监测、污染溯源分析等平台建设,强化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五、水利新质生产力培育
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针对古贤水利枢纽等重大项目,提供BIM+GIS一体化设计、施工无人化等技术服务。
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参与国家水网数字化底座建设,包括北斗导航应用、水利专有云平台等。
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清洁能源驱动的水利装备、生态友好型材料,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是一个具有承上启下意味的重要节点。虽然在两会期间没有直接提到十五五规划,但根据李国英部长讲话内容可以推断规划可能围绕以上这些方向展开。因此,杭州迈煌科技有限公司今后机会应围绕这些方面逐步展开。我们本身就是做智慧水利水务管道安全监测系统的,都有成熟的智慧管网解决方案,管线水锤及漏损监测系统(水听器+高频压力传感器)、光纤水听器侦听传感系统、大口径pccp管道断丝监测系统、分布式光纤管道泄漏传感系统、分布式光纤管道应变监测系统、灌区工程管线安全监测系统、城市综合管廊信息化监测系统、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坝体渗漏监测系统(主要用到光纤光栅传感类产品)、市政管网管道漏损监测系统(主要运用PND22管道噪声检测仪)等,软件硬件完全自主,杭州迈煌的管网管线监测平台以物联网为依托,以智能测漏算法、水锤智慧算法、空间分析、GIS等技术为支撑,实现对管道的危害性压力瞬变、爆管以及漏水等的全方面监测。为管线安全、管线优化调度、安全评估、管道泄漏等多个业务层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在确保管路安全运行的同时,在经济效益,调度模式以及管路设备监测多方面的业务应用需求。
接下来,杭州迈煌科技根据机会点。例如,数字孪生水利体系需要智能感知设备、建模工具、仿真平台,所以我们可提供传感器、建模软件等。人工智能+水利需要大模型应用、数据分析,可以开发行业模型或提供解决方案。水旱灾害防御方面,洪水预警、智能调度系统是关键,可以参与监测设备和调度平台的开发。水资源管理方面,智能节水、管网监测、调配系统是机会。生态治理方面,水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技术需求大。另外,低成本部署和开源工具也是我们可以发展的方向。